前瞻科技网

首页 > 资讯

环球百事通!除了巴黎圣母院,这些教堂也闻名于世,中世纪为何疯狂建造大教堂

2022-12-19 22:11:58 来源:

当地时间15日晚间,法国著名地标建筑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图为教堂顶上的箭形塔尖随着尖顶崩塌时的情景。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十一世纪时,宗教领导者寻求在整个欧洲建立更为稳固的基督教。当时几乎每个村镇都建有小礼拜堂,这些礼拜堂经过扩建或重建后,成立了我们现在所称的大教堂。法国约从1050年开始,建造了约80座大教堂、500座大型礼拜堂和成千上万座教会教堂。同期,英国和威尔士建造了30多座大教堂及数千座礼拜堂。

从这一时期开始,我们便看到了变革的种子。新正教开始发现旧建筑无法满足其变革的需求与抱负,这引出了新的建筑方式。图为飞扶壁图纸。


【资料图】

十五世纪的插图,显示了教堂的建造。

维拉德·奥内库尔的教堂平面图(上)及法国圣埃蒂安大教堂平面图(下),约1230年。

随着建筑相关理念的发展与快速传播,中世纪大教堂诞生了,代表着与之同时发展的学术、哲学、科学、建筑学、建筑工程学发展的顶点。几乎所有中世纪大教堂的拱形屋顶、飞扶壁、超大型窗户都着实让人惊叹。图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教堂(1446—1547年)的扇形拱顶。

而且这些建筑非同一般的美妙与技术是那样的简明直接, 无需用多么高深的技术去琢磨分析。图为巴黎圣母院(1163—1250年),配以薄石材棂架的圆花窗。

中世纪大教堂最显著的特征是其结构特征——基础承载了重力荷载及风力。这一全新建筑形式由四个主要的结构创新推动:柱网布局、肋架拱券、扶壁、飞扶壁,以及巧妙利用石工自身重量增强高大建筑的稳定性。中世纪大教堂的特征及外观正是这四大创新结合应用的结果。图为英国达勒姆大教堂(1093—1133年)中殿。

教堂尽端墙体上的窗户采用了静负载的方法来增强稳定性。这些窗户上的风力荷载非常大,可能达80或90吨,可以通过仅仅几十厘米厚的石材窗间窄墙传至建筑基础。例如,英国格洛斯特大教堂直棂窗户跨度达22米,是由每个单个不超过2米宽的石质窗间竖向直棂构成。这一神奇的结构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窗间石棂扮演着垂直的上有薄拱的角色,设置于窗户顶部与底部之间。

维拉德·奥内库尔的拉昂大教堂塔顶平面,采用了重叠的旋转方网格,约1230年。

至少早在1200年,模型和图纸就开始用以向客户展示拟建修道院或大教堂的设计,当然也向负责细部设计与施工的队伍展示, 以协助设计者开展工作。尽管大多数的模型和图纸已经失传了,但是某些典型实例还是保留了下来。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档案中保留下来的模型和图纸展示了已实施项目的图形,同时也存有各类未实施项目的平面图。图为来自该档案馆的图纸,用于某教堂未实施的立面方案。

中世纪设计师更倾向于采用尖拱而不是罗马的半圆拱。尖拱有多项优点,对于既定的跨度,其外向推力比圆拱更小,且拱矢度可通过拱形两臂的弯曲半径调节到不同的高度范围,灵活度大大高于罗马拱顶。图为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亨利七世圣母堂(1503—1512年)扇形拱顶屋顶与施工图。

图为法国鲁昂圣马可卢教堂(1434-1521年)的模型,这是用木材与纸浆制成的,高度为1米多。

修道院、大教堂还有很多其它方面比其结构本身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这些建筑规模庞大,给排水、污水处理等都需要进行有组织的设计。在英国坎特伯雷基督教堂修道院,我们看到了早期罕见的给排水平面图(十二世纪五十年代)。

英国里彭方廷斯修道院(Fountains Abbey),约1150—1250年。

米兰大教堂的飞扶壁。飞扶壁可以将屋顶的雨水跨过侧廊,随后经多处设置的滴水嘴从建筑侧立面导下。这在一方面能保护下方石材免受冲刷,另一方面能使雨水与窗户保持一定距离。这些窗户很容易受雨水破坏。

十五世纪的插图,展示了大教堂建造过程中的脚手架。(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